网站地图 |
邮箱入口 |
联系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
在2022年化肥市场与国际贸易研讨会上,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对2021年中国磷复肥行业运行情况和生长态势进行了介绍,并就企业在行业近期生长中遇到的问题和恒久生长战略的计划提出建设性建议,为饱受海内外市场夹击的磷复肥企业指明了生长偏向。
磷肥行业有效控制海内价格平稳
李光体现:“2021年,我国石化行业在营收和利润上都创了新的历史纪录,远超年初的预期。磷化工行业作为石化行业的一个分支,在2021年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2021年,磷肥生产总量是1684.3万吨(P2O5),同比增长了3.2%。其中,磷酸一铵产量增加较多,增幅或许是8.3%。
产能方面,2021年磷肥产能为2140万吨(P2O5),磷铵产能3850万吨。2021年,磷肥产能利用率抵达了77.8%,同比提升了4.4%。其中,磷铵产能利用率为77.8%,同比提升3.5%。李光指出:“参照80%产能利用率为平衡点,我们的磷肥产能目前过剩率并不高。”
产量方面,2021年,我国磷酸二铵累计产量1456.3万吨,同比下降了0.5%,减少了8万多吨;出口625.7万吨,同比增加9.2%;表观消费量约莫是下降了7.4%。磷酸一铵累计产量1657.7万吨,同比增加了5.7%,产量增加88.9万吨;出口378.5万吨,同比增长49.6%;表观消费量下降2.9%。从消费量来看,2021年磷肥表观消费量1133万吨,同比去年持平。
价格方面,2021年底,磷酸二铵价格同比上涨45%左右,磷酸一铵价格同比上涨49%左右,都低于氮肥、钾肥的上涨幅度,更远低于外洋磷肥的上涨幅度。李光体现:“综合来看,磷肥行业有效控制了海内的价格的平稳。”
行业生长态势成为企业生存挑战
虽然2021年,磷肥行业的生长取得了较为不错的结果,可是就目前的行业生长态势而言,李光体现,磷复肥行颐魅正面临着许多短期必须解决的生存挑战。如行业准入标准与降耗、高位原料如何应对、营销模式如何适应性调解、行业洗牌如何继续等问题。为此,李光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在行业准入与降耗上,目今行业准入将定位工业结构调解、能耗水平先进性和磷石膏利用率提升或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从严展开。但知易行难,通过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将成为企业应对问题要害。
第二,在目今特殊的原料高位运行态势下,企业要提升预判能力的前瞻性、建立原料采购的恒久相助,产品配方实时适应调解、注意资金周转宁静迅速回笼,维持企业的动态平衡。
第三,在营销模式上,企业也应该进行适应性的调解。对疫情带来的所有未便而确定下来的解决计划,企业要适时进行固化和优化,提升应对危害的能力和经验。尤为关注的是,企业应规避营销链外延带来的跨界延伸和投资危害,特别是在综合和效劳方面,要掌握好企业定位,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李光强调,行业洗牌已经是不可制止,具有中间力量的超大型企业和专攻特定产品的中小型企业集群并举的产颐魅整合正在展开。尤其疫情爆发之后,超大型企业和特定产品的市场重新划分已经悄悄开始。
短期生长召唤理性回归
从国际形势上来看,目今受全球疫情、地悦魅政治引发的物流不畅和能源缺少等许多不确定因素,都对海内外肥料市场爆发了影响。
磷肥方面,李光剖析,即便疫情已往、全球经济恢复、地悦魅战争结束,这也不料味着战争所带来的问题和制裁就会马上结束,所以预计今年原料和产品价格都将高位维持,海内磷肥价格也将无法脱离国际关系而独善其身,企业要做好恒久应对计划。从政策调解上来看,近几年,国家对行业的重视、政策支持行业解困前所未有,所以通过调解行业产品结构和产量,响应国家保供是今年行业安排生产平稳运行的必须选项。而从技术进步和产品精细化生长的角度来看,李光建议,企业务必考虑开展节能降耗工艺和设备技术革新,提前了解碳达峰之后碳交易的游戏规则,旨在降低生产本钱、减轻压力。同时,企业涉足磷酸铁锂要考虑市场容量和技术路线更新可能导致新质料替代的可能性,“千万不要一哄而上”!
复合肥方面,李光体现,在协会统计规模内注意到:2021年全国产能26%的重点企业,销量占全国45%,集中度同比提高;东北三省、河南、新疆等农业用肥大省,均建立了肥料生产线,生产装置向市场转移;绿色低碳的复合肥生产工艺,在行业生长中更具适应性;专用肥配方产品越来越多,在大型复合肥企业产品结构占比也越来越高。但李光提醒企业,工艺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先进性虽然不完全是以碳排放量的崎岖来作权衡,可是绿色低碳是趋势一定有它的原理,要理性看待。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新型肥料对古板复合肥的替代率,在市场需求上是有天花板的。新型肥料企业虽然在差别的领域都有各自的强项,但也要意识到新型肥料品种在市场生长中也要回归理性,并在标准、本钱、质量、产学研、效劳等方面要有严格要求。
磷复肥行业应对恒久生长政策步伐
中恒久来看,李光认为,磷复肥行业的生长主要需要应对粮食宁静、化肥保供、节能降耗、行业调解四个大的偏向。
第一,如果未来十年我国粮食要始终坚持在1.3万亿斤的产量,在化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大前提下,减肥增效将始终是政策的要求。同时,通过有机肥的替代来改良土壤以抵达50%的国际替代率水平,这也将是一个恒久的生长要求。所以,化肥生产企业要构建有机无机相结合的生产方法和生长视野,突破产品之间对抗关系,实时添加予以适应。
第二,化肥保供常态化。目前,我们认为的化肥保供是包管数量的供应,但实际意义上,企业应该关注化肥通过提高吸收率来实现负增长,药肥一体化和水肥一体化,全营养元素与有机质、微生物组合,提高添加有效助剂的特肥的应用战略。
第三,应对节能降耗政策。由于前期环保的政策和相关标准已经基本完善,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实施的历程,所以后续环保从严的新政出台有望减少。目前来说,企业应该转向双碳的进程,对行业爆发推翻性影响早做准备。行业的标准化的治理也需要提上日程。
第四,企业在行业调解中要注意自我;。一要适度增加中低浓度磷复肥产品的产颐魅占比;二要探索资源的进口,有助于支撑出口政策的连续;三要生长精细磷化工工业,要与市场的容量相匹配。李光体现,恒久以来,磷复肥供应在保供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出口,但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磷资源是否可以恒久支撑,同样,生长精细磷化工工业也需要面临这个问题。
别的,在市场应对上,李光建议,全球市场缺少和恢复最终总会凭据市场纪律演变,生产企业应该通过快进快出,减少本钱危害。在全球钱币紧缩和中国继续宽松的逆向操作中,生产企业需要掌握节奏,规避汇率的危害。同时,国家对化肥政策的调解的重视度、合理性和实时性都在提升,生产企业要建立信心,保供和行业可连续生长都将是政策的必选项。
李光体现:“2021年,我国磷复肥行业继续延续了疫情之下的恢复生产与保供,为国家的粮食宁静牺牲了企业利益,蒙受了原料发动的产品价格冲高,限制出口带来的本钱倒挂,彰显了农资行业的责任与继续。2022年,当我们不可预判疫情和地缘冲突的结束时间、不可完全预计市场的恢复节点时,我们要连续已形成的心理蒙受能力,多交流、多剖析,前瞻性地对影响因素的变革按底线思维作出预判,把规避危害放在首位。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也将会始终和企颐魅站在一起,承上后下、实时相同,配合确保行业平稳运行,争取最大效益。”(来源:中国农资传媒)